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0|回复: 0

搞艺术,不要学梵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6 11: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草书《临颜鲁公赠怀素帖》在西泠春拍中,以16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而当代艺术家中的一些人,比如画家方力钧和张晓刚们,他们的作品价格早就突破了千万元大关。差别为何这么大?

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写了一本《艺术创业论》,近日被翻译到国内。在这本书里,作者揭示了这个秘密。确切地说,是欧美艺术市场的生存法则。

为什么美国人买艺术品,尤其喜欢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至少有两个原因:其一,美国人搞收藏,喜欢按自己的眼光行事。其二,美国人购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有很强的赌博成分。

董其昌的书法拍不过方力钧的绘画,原因在于,国际上花大价钱买画的多数是欧美人。方力钧等中青年画家的作品,深谙西方收藏者的口味和眼光,他们的作品销路很好。至于董其昌的书法,确实是珍品。但,欣赏书法的却多数是华人。客观的讲,华人和西方人,购买力是不一样的。

《艺术创业论》的一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村上说,“艺术是发挥想象力的生意”。村上还说,“艺术的顾客是极奢华的有钱人。”———这些观点乍一看或许让人吃惊,但理性思考却绝对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上,东方人耻于谈钱,中国人尤其如此。无论纯文学圈子,还是其他艺术圈子里,声称要为艺术献身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教导年轻人为艺术献身的长者大有人在。不过,如果一个人搞艺术,却不能养活老婆孩子,最终导致孩子无法读书,妻子面有菜色。我想,那不是艺术本身的过错,是艺术家个人的错。———一个艺术家为大众所接受,一般而言需要漫长的时间。以梵高为例,生前竭尽全力,却只卖出去一幅画。虽然有弟弟的支持,却也难得人间的幸福。梵高死后,他的油画动则拍卖上亿美元。可是,这种成功对于艺术家个人究竟有多少幸福可言?

这本书里,村上讲述了很多欧美艺术市场的游戏规则。作为一个在美国走红的艺术家,作为一个经济和艺术上双丰收的画家,村上揭示的不仅仅是市场的奥秘。更重要的是,他提醒我们人生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他说,“艺术家和冒险家没有什么两样……如同哥伦布最后在历史上留名,艺术家的名字也有可能成为权威,只是会在很久以后”,“怎样生存?身为弱者的艺术家,必须很周详地思考这件事情。”

诗人里尔克说,“挺住,意味着一切”。这句话,曾被诸多艺术家作为口头禅和苦修的座右铭。不过,作为一个艺术家,究竟如何“挺住”?是不是拒绝世俗的诱惑就意味着“挺住”?他或者她的作品遭遇市场的冷眼就是“挺住”?这件事情,值得思考。

作为社会人,不要强迫自己去做卡夫卡,尤其不要把自己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活着,或者活得宽裕一些,才可能做到真正的“挺住”。我想,这才是村上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艺术创业论》,[日]村上隆著,中信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6-3 08:37 , Processed in 1.0762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