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6|回复: 0

大师们和他们的御用摄影指导(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7 16: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从绘画中升华
——贝纳多•贝托鲁奇与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文/上林

贝纳多•贝托鲁奇曾经说过自己:“由于没有学过导演理论,因而电影“语法”的概念对我来说毫无意义。鉴于我的思考方式,我倾向于认为如果有语法的话,它也注定是要被违背的,因为电影语言就是因此而发展的。”这种毫无窠臼的创作心态无疑给了他的御用摄影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极大的发挥空间。

或许没有摄影师比斯托拉罗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作者”,用“光线写作”是他最著名的标签,他曾说:“对我而言, 摄影就代表着‘以光线书写’。它在某种意义上表达我内心的想法。我试着以我的感觉、我的结构、我的文化背景来表达真正的我。试着透过光线来叙述电影的故事, 试着创作出和故事平行的叙述方式,因此透过光影和色彩,观众能够有意识地或下意识地感觉、了解到故事在说什么。”自我表达、平行叙述让斯托拉罗在电影创作上积极主动的心态昭然若揭。

贝托鲁奇和斯托拉罗相识于1964年,那时贝托鲁奇在拍摄自己的第二部作品《革命前夕》,斯托拉罗是摄影师奥多•萨瓦达的助手,两人岁数差不多。1969年,斯托拉罗取得了摄影师的资格,同年,贝托鲁奇就邀请他为自己的《蜘蛛的策略》掌镜。从1970年的《同流者》开始,这对“最佳拍档”的组合威力开始显现。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斯托拉罗开始对在故事中渗透视觉语言有了想法,此前他的摄影语言仅仅是纯技术性的。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意大利法西斯的一员,被组织上派去执行一项暗杀任务。但他其实是一个未出柜的同性恋,只能隐藏自己的真实人格,戴着面具随波逐流。斯托拉罗把主角身上的光区和暗区截然分开,以此强调主人公的内外冲突。

当第一次进入为主人公选定的公寓场景时,斯托拉罗当场就认为应该用光线来表现主人公的分裂,那么百叶窗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贝托鲁奇觉得日景拉上百叶窗不合适,但斯托拉罗坚持如果画面中有了明暗相间的线条,可以让主角的公寓有种牢笼的感觉,贝托鲁奇当即同意。从这部电影开始,斯托拉罗开始强化色彩的象征意义。罗马的光线幽闭,略显恐怖,男主人公从法西斯意大利前往法国,巴黎是自由的象征,所以斯托拉罗设计了大面积的蓝色,还让主人公拿上一束黄玫瑰,斯托拉罗还把光区和暗区慢慢融合在一起,用光线逐渐替换阴影,这些视觉元素都象征着自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5-2 07:36 , Processed in 1.0918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