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84|回复: 14

《情书》——岩井俊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2 14: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树,

我寄给你我的照相机。可否请你去你的中学拍些照片?我真的很想看看那跑道是怎样的。

博子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4: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藤井树过世两年后。三月三日的两周年祭日。女儿节。神户下了场罕见的雪,公墓也被笼罩在大雪之中。丧服的黑色和斑驳的白色纠缠在一起。博子仰望天空,洁白的雪花漫无边际地从无色透明的天空飘落,美得无法言说。死于雪山的他,在最后那一刻看到的天空恐怕也是这样的吧。“这雪,好像是那孩子让下的。”阿树的母亲安代这样说道。如果不出意外,她应该已经成了博子的婆婆。轮到博子上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4: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名的男生和女生 长相相似的女生和女生 雪山遇难的男生
被爱的女生 还爱着死去男生的女生 发现自己爱着同名男生的女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4: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岩井俊二,作家,导演。1963年1月24日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在1990年代佳作迭出的“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简单纯粹、深情唯美的《情书》于1995年公映后,引起空前轰动,迅速风靡整个亚洲,并在世界电影的版图中取得无可争议的重要一席。岩井俊二成为日本电影界的首席代表。 此后,岩井俊二创作并执导的更具深度的《燕尾蝶》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作品问世后,进一步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和影坛的地信。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无数人视听和精神的盛宴,令人久久流连,回味无穷。至今,《情书》中讲述的深沉眷恋和一去不复返的少年往事,已成为亿万人心中珍藏的记忆。而美丽与忧伤的记忆,总是深深唤起我们对真爱与生命的珍视。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4: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每个失去爱人的人,余生都要在寻找与他相似的种种存在中度过。是不是许多美好的事情,从头到尾我们都不要发觉才是最好。
发表于 2015-6-5 11: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6-5 11: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6-5 11: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岩井俊二的小说版情书再版了一次。
   后记里有一篇被北川悦史子写的评论,开头便说:我曾经不以为然,认为拍电影有才华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过高的写作天赋的。
   我的潜意识里一直相当赞同这句话,于是一直对他的各类电影小说没有一点兴趣,然后在某天逛书店时看到这本小说版《情书》,顺手就买下了,真的,只是顺手。
   我花了一整个晚上看完了这本书,只是在读到第一封信的内容就不想放下了,我察觉到那些不曾在电影中看到的微妙心理活动,有时候我觉得也许小说才是导演对电影最好的补充说明,在每一个场景中,岩井的心中流淌过怎样的闪烁或者纠结,这是再多的访谈,也无法达到的解释说明。
   封面是女生藤井树在大雪天看到的那只蜻蜓,好像从冰封中飞起来一样,拦腰处是电影版的剧照。我却觉得这样的设计大失所望,一狠心拆掉了书壳,露出斑驳的绯红色书皮,简单的书名,岩井俊二四个字写在最上方,有那么点旧式设计的笔记本的味道,我却是很喜欢。
   岩井俊二和她的情书,已经是1995年的事情了,1995年的事情,就是有那么点过时的,老土的,却又似曾相识和抑制不住的,让我嚎啕大哭的颜色。
  
   在看完书的晚上,已经是大半夜,北京的风很大,我难得在这个城市的五月遇到这样的大风天,有时候又下雨。
   末尾的女生藤井树,岩井给她最后的心情是这样的:我一面佯装平静,一面想把卡片揣到兜里。然而不凑巧,我喜欢的围裙,上下没有一个兜。
   那时候我突然想再看一次这个电影。岩井的作品中,《情书》一直是被最多人膜拜的,却是我最难喜欢上的一部,最爱的是《四月物语》的调调,不需要男主角的故事,甚至连正脸都可以是一闪而过。上一次看《情书》,是多少年之前的事情了,我只是记得那个突然套上女生藤井树头上的头套,那个怪异少年出乎意料的恶作剧。
   在我那一大箱子的光盘中,好在这张碟就好端端地躺在那里,我刚刚看完一个故事,又要温习另外一个同样的故事,这样的感觉虽然说有些怪异,却又是迫不及待的。
   好像只是一直观望着某些人的同一个阶段,却总算自以为是地告诉自己,再看看,再看看,再看看就能看见世界的原貌,他的未来。
   多么可笑。
发表于 2015-6-5 11: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失われた时を求めて。
   在一闪而过的书壳上可以瞥见这个名字。
   直译过来的意思应该是《寻求失去的时间》,中文给了它一个好听的名字——《追忆似水年华》。
   然而前者却比后者更加精妙地适合这个电影,追忆的感觉怎么也太小资了些,而博子,她一直在找,一直在找,她甚至一度以为那封信来自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男人,到了最后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却替后知后觉的女生藤井树,找回了一段不经意的回忆。
   她们在不同的时间路过了同一个男人。
   一个少年,孤僻沉默,倔强风华,总是出乎意料地做出古怪而意外的举动。
   一个男人,固执坚定,一意孤行,总是捉摸不定地揣怀未知而费解的心事。
   这个男人,后来长成了什么样子,为什么喜欢登山,为什么一直在歌唱松田圣子的《青い珊瑚礁》,为什么在求婚的时候一言不发,这个男人,到后来还是不是热衷,像梦境一样的白色衬衫。
   他唱着“每当和你再次相见,我就会忘记一切”,他唱着“我的爱,已随着那南风而逝”,这是多么欢快而雀跃的一首歌,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首歌。
   电影里没有写的话,在书里面用这样的文字写出来。
   “这首歌是那家伙最后时刻唱的歌,他掉了悬崖,看不见他,只听得见这首歌。”
   这是多么欢快而雀跃的一首歌,却用怎样的旋律响起在雪山的山谷里。
   当朝阳起来,满山紫红色的时候, 女生藤井树和男生藤井树的故事已经过去,你会不会想起你已经失去的少年,你已经遗忘的岁月?
  
   有一个细节,有小说里没有的。
   就是那个我最念念不忘的细节。
   少年藤井树骑车俯冲而下,把自己头上的报纸做成的头套罩在女生藤井树的脸上,她一时失去方向,控制不住冲到路边,满脸的不可理喻。她并不知道这是那个不善表达的少年独有的报复方式,他在离开的时候也只是把书重重摔在桌子上,省去了小说里那句仅有的话:“你别再干这种事情了!”
   我想这就是岩井的灵光一现,在电影拍摄的某个阶段他的脑海里突然呈现出少年的脸,他总是说自己嫉妒那些少年时候的事情,他是不是一样木讷而沉默过,想说总是找不到途径的日子里,费尽心思想出的小动作。
   有一个细节,是电影里没有的。
   后来的女生藤井树变成了怎样在别人眼中的怪人。
   “依绫子他们的观点,我的古怪之处在于,虽然说不上是哪儿古怪,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好像诡异地延续了那个男生藤井树的性格一样,名字一样的人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相似的走向,看不见的牵连,看不见的纠结。
  
  我一直都无意探寻女生藤井树是不是喜欢过男生藤井树,岩井也无意要说,我想之于那个年龄的少女,这些看起来微乎其微的小事,带来得更多的其实是困扰吧。尤其是她这样,或多或少有些敏感的少女。
   所以,许多年过去之后,当她知道那个人死去的消息之后,莫名其妙地引来大病一场,她病不是为的他,病愈之后方才看到最后一本书的那张书签,那张自己少女时代的肖像画。
   不多久前爷爷说了这样的话:不是说了吗?这种事偷偷做才有意义。
   这种事,偷偷做才有意义。
   男生藤井树的意义,最后说的话有点任性,骑着自行车消失在栅栏前的马路上。
   多年后她知道这是诀别,这个少年是以怎样的心情和他告别,如果他还活着,她必定也不会爱上他吧。她只是听说了一个故事,却微妙地关系到自身,那时候她也许并不知道这个人在默默地看着自己,完成了独自一个人的意义公式。
   世事多么多么无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样发生在自己身上,后来的生活也许还是一陈不变,女生藤井树从来都不是受人欢迎的类型,但是故事不以类型为姿态,自顾自地演着。
   在迄今为止的岁月里,你错过了多少故事,像微微的一声叹息,安静的收尾,那个时候在你的心中扩散开怎样的气流,就算下一秒就忘记,也都已经不一样。
发表于 2015-6-5 12: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世事无常。
   我们都不知道女生藤井树的将来,我更喜欢中山美穗在《东京日和》的神经质模样,她嫁了一个我很喜欢的作家。
   我们都不知道男生藤井树的将来,柏原崇的每往前一步却都又是一声惊叹,我们总是想起那个白衣的少年,他若隐若现地在窗帘后消失,我们都会爱上这样的梦境,少年时代的柏原崇,是为了慰藉我们年少岁月而出现的,最大最大的宝物。
   然而又并非宝物,就有好命的,我们都不被生活成全,如何要求他永远在阳光大道。
   还有还有,我们自己的故事呢。
   我的厌倦和嫌弃神色,我们的不安和心慌情绪,我们一步一步往前,一步一步忘记。
  
   大多数的女生藤井树,长大了以后就变成了博子。每个博子身边,都有一个捉摸不定的藤井树和相伴不离的秋叶。每一个男人,有时候是藤井树,有时候是秋叶。
   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生。
   而更加更是存在的人生,是我们一定要接受的事实:每一个少年藤井树,都为了爱和梦想,早早死去。
   他不是死在那次登山事故中。
   他死在微弱灯光照耀着的试卷里。
  他死在那个骑自行车俯冲而下的山坡。
   他死在图书馆的白色随风飘扬的窗帘背后。
   他死在栅栏前马路上的头也不回的自行车上。
   他死在每一张借书卡的名字上,每一句默默不语的名字上。
   他早就死了。
   没有人控制得住少年的死亡,这是少年的宿命,少年,从来都不说未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弄丢过一次,少年如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4-27 12:14 , Processed in 1.1074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