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6|回复: 0

我的考研经验总结——逝者如斯夫,来者尤可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9 20: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考研经验总结


2003年是考研实施重大改革的第一年,加之在非典环境下进行的“非典型性复试”,因此对于参加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80万考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寻常:
1, 初试科目由5门减少到4门;
2, 英语听力成绩第一次记入总分;
3, 数学由100分增加到150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也相应增加到150分;
4, 在大家都被沸沸扬扬的SARS病毒搞得惶恐不安的状态下,除少数高校在4月20号之前进行了考生亲自到校的复试外,多数高校都要求考生待在所在地复试,于是复试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形式,比如用特快专递传递复试考卷,要求考生在限定时间内答完并寄出,网上复试和电话口试等。


我有幸成为2003年80万大军中的一个小兵,并在“浴血奋战”后取得了小小的胜利,以382分公费考取了上海的一所高校。7月5号拿到通知书那天,我总算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回想2001年7月到现在的经历,心中感慨万千。从“寄(GRE)托(TOEFL)一族”到“考研一族”,从经历911后美国大使馆疾风骤雨似的无情拒签到挤在80万考研大军的队伍里感受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惊心动魄,我的求学道路显得那么的坎坷,我的心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砥砺。倘若问我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我会说:“竞争的压力”!的确,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竞争的观念已经深植于每个人的头脑中,于是才会有那么多人踏上漫长而艰辛的出国和考研之路,所有人都希望在继续求学深造后获得比别人更大的竞争优势。在这里,我只想就尽一年来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以期达到帮助、激励和启示后来人的目的。


一,关于考研的几个常见问题的澄清:
1, 考研到底难不难?
时常有人问起这个问题,我想说考研是一项伟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象高考,更不象四、六级考试,只用“难”或者“不难”就可以概括。考研整个过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选择专业—确定学校—购买参考书—报名—考场发挥—等待成绩—参加复试,环环相扣。对待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踏踏实实,不能有一丝懈怠,否则就会全盘崩溃。


2, 考研到底“黑”不“黑”?
这也是众多考研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一些落榜的人常在论坛上发帖子说自己如何被“黑”掉,于是大家总在担忧考研的透明性和公平性。在我复习过程中就不断有亲戚朋友好心提出让我“不要太单纯”、“和导师拉拉关系”等等诸如此类的建议,我顶着极大的压力没有采纳。现在我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肯定地说“考研不黑”,分数和实际能力最具有说服力!当然,绝对化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100%的公平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知道和导师能建立私人的亲密关系的人毕竟是少数,可能在报考某个专业的几百人里,只有1-2个人能具备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倘若只因个别的这几个人的存在就说考研“黑”,那就太偏执了。试问有哪个导师不愿意多招收点有真才实学的徒弟,将来为自己争光呢?只要分数排名靠前,而不是处在被录取名单的倒数位置,被关系户挤掉的可能性就基本为零。因此,不要花太多心思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更不要期待能从导师那里得到考试题目,要知道一些治学严谨的导师,即使是对自己最器重的学生也不透漏任何关于考试内容的信息。当然,各个地区的学校风气不同,如果你明知道哪个学校不太公平就尽量不要报考。


3, 考研期间到底该不该上网?
如何处理好看书和上网的关系直接关系到考研的成败。有人说考研就要彻底戒网、戒QQ,有人则一天到晚开着电脑,开着QQ,或者挂在某个考研论坛上,发帖子回帖子,以获取高的积分为荣。这两种情况都走了极端,是不可取的。互联网是获取即时考研信息,交换共享最新考研资料的宝库。尤其是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许多最新的资料来不及印刷发行,但在网上都可以轻松获取。都说奋斗的道路不该是孤单的,当你在论坛上看到还有那么的人和你一样在忙碌,在拼搏,你就会找到一种归属感,同时也会产生竞争的压力,推着你不断前行。但是,也不可过多沉迷于网络,上网不能代替看书,每天看书的时间必须要有量上的保证。以我的经验,每星期上一次网,时间控制在90分钟之内为最好。


二,考研大忌
1, 忌心情浮躁。
要考研,必须调整好心态,必须能够坐下来,静下心,潜进去,勤思考,多钻研。看书浮光掠影,做题眼高手低都会直接影响复习的效果。


2, 忌闭门造车。
对于在校的考生来说,这点不成问题,每天都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流,而对于辞职考研,或者在职考研的人来说,闭门造车的现象很普遍。要知道思考出智慧,交流更出智慧,一个人长期封闭学习,最终只会让自己钻进思维的死角里去。最好能寻找到考同一专业的朋友或者网友定期交流专业课的复习体会,互相学习,开阔自己的思路。


3, 忌滥买参考书。
参考书要少而精,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每本书的利用率,用好一本书,比粗略地翻阅十本书的收获都大!具体说来,政治参考书只需买2-3本(绝不要超过3本)即可,市面上的政治书版本最多最杂,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一定要挑选最规范最标准的版本。英语应根据自己的弱点来有针对性地买相应的辅导书,比如阅读专项,或者听力专项练习,买一本或者一套精读精听,反复练习,深层挖掘就足够了。倘若买回一摞书来,每本都是泛泛地看,却不深入进去,最终只会一无所获。专业课的参考书个学校都有指定书目,除此以外,如果有时间有精力的话还可以再买几本指定书目以外的书辅助来看(有些学校本来指定的书目就已经足够多了,这种情况下大可不必再额外买书)。


三,考研公式
普通的智力+周密的计划+开朗的心情+自信的心态+顽强的毅力=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6-16 19:16 , Processed in 1.0939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