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4|回复: 0

考研政治经济学密压8道题及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2 23: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为什么说货币并没有消除商品内在矛盾,相反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发展了?
  参考答案:
  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产生以后,充当商品流通手段,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商品直接交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条件下,使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成为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会出现买而不卖和卖而不买的现象,引起买卖的脱节,从而加深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如果有的人到期不能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
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参考答案:
(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形成的。
(2)生产价格的形成是平均利润形成的结果,但它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原因是:①从整个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和和商品价值总和仍是一致的。②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全体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③生产价格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动。
(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为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形成平均利润。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不能把平均利润率看作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3.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一个有机构成,而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批判和继承,它以马克思建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生产价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理论基础,赋予了地租理论以完全崭新的内容。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绝对地租实质上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它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的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甚至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情况下,上述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不复存在,但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仍会有绝对地租。
4.分析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参考答案: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作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则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数量以及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既定的条件下,一切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积累量。这些因素有: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剥削程度越高,由同量可变资本得到的剩余价值越多,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所以,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日、压低工资等办法,都会促进资本的积累。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的价值降低,一定量的剩余价值表现更大量的剩余产品。这对资本积累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由于消费品价值降低,资本家可以在不减少甚至在增加他个人消费的情况下,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变为积累基金。第二,由于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下降,同量追加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就使再生产规模在物质上更加扩大,扩大了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增加积累。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全部的劳动资料的价值。所费资本是指每次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劳动资料的价值。这两部分的差额部分,在生产中也发挥作用但价值没有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使用是无偿的。这个差额部分越大,生产产品的耗费越少,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从而增加积累。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预付资本量。预付资本增加,雇佣工人数增加,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多,从而积累量增加。
5.运用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两种实现方式的原理说明我国当前应当采取何种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具体的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马克思指出,任何社会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看,都可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再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情况是,在生产技术较低的条件下,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则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所占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
  (2)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既有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也有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但总体上是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提出并反复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土地、矿产和水等资源的扩大消耗潜力已经基本耗尽,有些资源还出现过度消耗和透支现象。总之,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潜力已基本耗尽。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这就是当前我国应当采取的再生产实现方式。
  (3)为了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把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作为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方法。第二,必须努力消除内涵发展的技术制约,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消除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体制障碍。要克服按照行政区划组织经济建设的一些弊端,逐步转向按照经济体系的内在层次结构来进行规划、布局和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和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社会范围内改进经济发展成果的核算方法;改变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等。
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注:WTI即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这是最有影响的原油品种之一,也是业内讨论最多和最具代表性的品种。
  材料2:2006 年6 月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轮值主席、尼日利亚石油资源国务部长道科鲁在与欧盟官员会谈前表示,油价不断高涨可能给石油进口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并最终可能抑制石油需求,因此欧佩克应当保证充足的原油供应。
  1 分析材料1中世界经济,原油需求,原油的价格三者的关系?
  2 油价上涨为什么会导致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有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
  1.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年世界经济大幅回落,原油的价格在这一年也出现回落,2003年以后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的强劲增长,从而推动原油价格迅猛上涨,可见,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是原油价格上涨的本质原因与最终推动力。
  2 .油价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蚕食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油价上涨还会推动消费物价指数走高,增加通胀压力。企业为了节约用油,会压缩生产规模,个人则会减少家庭其他项目的开支,从而出现物价上升、消费被抑制的连锁反应。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会造成市场商品短缺、商家惜售、顾客抢购等现象,打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导致通货膨胀。
  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
7.有人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其实是一种垄断行为,是对竞争的限制,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你是如何认为的。
  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公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虽然可以被看成是对竞争的限制,它在一些方面以一定的形式限制了竞争,但这种限制能够积极地服务于促进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竞争,因为它在限制竞争的同时会刺激人们在知识产品的创造领域从事有活力的竞争。知识产权具有潜在的反竞争效果,这却不意味着知识产权本身在客观上是可以垄断的。在知识产权人行使知识产权时,如确实构成垄断行为,则需要借助知识产权法之外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介入。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公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者交换不创造剩余价值。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169-170页
  材料 2
  货币转化为资本,表现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表现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表现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表现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第170-17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参考答案: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
(2)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6-27 04:42 , Processed in 1.0937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