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8|回复: 0

象棋高手的进阶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8 11: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性格发现
  两千多年前有个围棋高手叫做弈秋,他同时教两个小孩子下棋,其中一个孩子专心听讲,后来有所成就,另一个孩子总是望着窗外,偷看一只可爱的鸟儿飞过,结果棋艺进步不大。这个故事含意深刻,许多象棋培训班教练在选才时,首先观察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因为它是记忆力、分析力的基础。如果精神不集中,就记不住棋谱,更谈不到对棋局的分析理解了。   
  有人说,下棋是动脑子的,只有头脑智商特别高的人才会成为象棋高手,这话只说对一半。的确,智商低的人肯定难以成为象棋高手,但普通智商略高一点的人,如果具备较强的非智力因素,即虚心、勤奋、毅力,对棋艺的实践与钻研持之以恒,应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象棋高手的。特级高手胡荣华的棋艺生涯正好说明这一点,当棋迷们向他请教成功秘诀时,他总是说:“勤能补拙。”   
决定棋手成才的,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其中性格对棋手的成功率影响较大。
  有的人,态度直率,激动暴躁,行动敏捷但欠精确,兴奋时热情埋头工作,失望时情绪顿时沮丧。下棋时勇于进攻,大刀阔斧,敢拼敢杀,喜欢弃子人局,但决策时往往不顾防御,所以在一场大比赛中,胜局虽多而败局难免,总成绩往往不够理想,成绩起伏较大。  
  有的人的人机智灵活,善于交际,很易适应新的环境,工作能力强。但办事重兴趣,不够耐心,注意力不够持久。下棋时应变力强,战术机动灵活,看法精巧动人,但在互缠局势中缺乏耐心,有时分散精力而出漏着。
  有的人处事冷静,自制力较强,工作上专心致志埋头苦干,有恒心有耐力,有条理有规律。但对新鲜事物反应慢而不灵活,有惰性。下棋时稳健细腻,思维严密,三思而后行,擅长下残棋作持久战。但顾虑较多,冲击力不足,在一场大比赛中输棋较少而和棋较多,虽然也会影响总成绩,但成绩总是较为稳定。   
  有的人沉静、含蓄,细心谨慎,但孤僻多愁,优柔寡断。下棋时谨小慎微,缺乏进取精神,对胜负患得患失。   
  盼望成为象棋高手的棋友,可以测定自己的智商与性格,找到努力的方向,下定决心进行锻炼,是有可能成功的。

第二章 启蒙教育
  学棋,必经历一个启蒙阶段。关于学棋启蒙年龄多大合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俗话说,自古棋王出少年,象棋高手都是在儿童时期被发现、培养出来的。由于在幼年启蒙,又往往与家庭亲人的培养相关。
  杨官璘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县凤岗村,该村穷人多,别的娱乐玩不起,十人倒有九人喜爱象棋。饭前饭后,人们总爱在街头巷尾一蹲,分成几堆,兴致勃勃地摆盘对弈。杨官璘的爷爷是棋迷,常常抱着幼小的扬官璘到棋摊观战,技痒了就下场杀几盘。杨官璘在旁看多了,四岁的孩子不知不觉学会了下棋。六岁时己懂得一些谱法,在儿童中难找对手。杨官璘的父亲也是棋迷,棋艺水平比爷爷强多了,但肩负着全家生活重担,也没有时间教他下棋。杨官璘主要靠自学成才的,他战胜全村的儿童对手后,便与大人对弈,下完每盘棋回家总要下苦功解拆,找到吃亏的那步棋才罢休。经过几年苦练,到十岁时已把全村老辈棋迷都杀败了,成为乡下棋王。
  胡荣华生长在一个上海工人的家庭,第一个象棋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每天晚上,父亲总是把胡荣华和他姐姐叫到桌前,教他们下棋。此时胡荣华大约8岁,懂得走步后,便在学校里跟同学下棋,很快就战胜了学校的小对手,于是便找大人下棋。在胡荣华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个棋摊,他每天经过都要停下来观战,学到大人下棋的一些招法。摊主见胡荣华学棋很专心,有一次让他跟大人下一盘试试,不料10岁的胡荣华竟然赢了,就接着再下,并且换了几个对手,结果大出人们意料之外,胡荣华竟多胜了12盘。
  从上述中国象棋巨星的童年经历来看,象棋启蒙的重要性。
  当然,理论只反映一般规律。对于个别儿童,也会有超前表现。根据上述说明,盼望自己子女成为象棋高手的家长,可选择孩子在适当年龄进行象棋启蒙教育。

第三章 兴趣成长   
  入迷是成为象棋高手的必经阶段,但在众多的少年棋迷中却只有极少数人有可能成为象棋高手,这是什么缘故呢?除了客观原因外,恐怕是多数人迷不得法,即未能遵循正确有效的练棋途径。
  第一,要把实战与拆棋结合起来。虽然,对局实战是练棋最主要的实践活动,但只下棋还不够,还需复盘拆棋,找到得失胜负关键,提高局面判断力,丰富临场经验。拆棋能把实战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上来分析,并指导以后的实战。
  第二,要把钻研与观摩结合起来。练棋要靠个人钻研,但有局限性,应该多观摩名手比赛。每步棋都要开动脑筋,替双方猜想最优着 法、将自己的设想与高手实际着法对照,从中可以学到名手的先进棋术。各位名手都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领,观摩他们的棋艺,就可以博览众家之长,使自己棋艺全面发展。
  第三,要重视布局研究。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布局好坏往往影响到全盘棋发展的优劣,这就要多看开局谱和名手对局选集,分析其中的变化,同时要阅读象棋理论书籍和象棋刊物,掌握开局原理提高象棋的理论水平。可把名手对局中的开局阶段分类汇编,比较各局的变例及演变结果,找到得失的关键。在一段时间内,也可以在实战时集中采用某种布局,以体验其中变化。   
  第四,锻炼棋艺基本功。少儿时代练残棋很有好处,从中学会七个兵种的运用,学会各种典型的攻杀技巧,提高算度能力,掌握例胜例和定式。但残棋侧重局部与战术,同时还要在全盘棋的实战中,锻炼对棋势的全局观念,增强局面直觉,这也是一项基本功。  
  第五,要有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少儿时期的棋力略低,与高手对弈时可以请教指导棋,即让子、让先棋,这样逐步取胜上升,一步一个脚印,棋艺根底扎实。

第四章 宝剑锋自磨砺出
  大凡象棋高手,多在少年时初露头角,向象棋高手挑战得到磨练,逐步走向成熟、特级高手李义庭在16岁时,武汉已难找对手,号称小神童,便来到上海这个全国象棋活动中心,想找高手下棋。由于李义庭还是个少年,开始只能在各茶馆、区文化宫参加一些表演赛,跟二流棋手较量,渐渐胜多负少,得到了磨练。一个多月后,即1954年9月初,李义庭来到大新公司游乐场棋坛攻杨官璘的擂台,当时杨官璘在上海设擂五个月,迎战全国各地高手及攻擂棋手,共弈八百多盘棋,少见负局。  
  少年向高手挑战,除了必备的棋底外,关键是敢于战斗的棋胆,即不怕高手,充满信心,勇于拼搏,这是少年棋手应有的心理品质。开始时会多输棋,但不能气馁,迎着困难继续磨练,就有可能迅速提高,这是象棋高手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闯过的心理关。如果见了高手就胆怯,输了棋就灰心,那样即使棋力与象棋高手相距不远,而会望而长叹,不得其门而入。

第五章 拜师学艺   
关于成才是否必须拜师的问题,要看具体条件。俗谓名师出高徒,是因为你找到名师来拜,同时自己刻苦努力才成为高徒,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无名师指点,棋艺提高会慢些。但同样在名师指导下,不同的人也会因各种原因未能成为高徒的,这就说明本人努力及有关良好环境也十分重要。
  王嘉良12岁时,是在街头遇师的。有一次,王嘉良来到街头一个棋摊,摆的是双马残局。他经过一番思索,认定找到攻杀答案,便主动攻擂,结果真胜了。摊主另摆一个车兵残局,不料王嘉良又胜了。摊主苦笑道:“这位小兄弟帮碗饭吧。”王嘉良杀兴正浓,怎肯罢手,要求摊主再摆局对弈。正在此时,只听背后有人说:“小伙子,到此为止吧。”王嘉良回头望去,得知是自己慕名已久的哈尔滨棋王金启槃时,不禁肃然起敬。于是离开棋摊来到金启槃的家,通过测试,王嘉良施拜师礼。从此,金老师把自己的棋艺心得尽心向王嘉良传授,并送给他许多棋谱阅读,使王嘉良的棋艺突飞猛进。   
  事实上,也有许多棋手找不到名师来拜,怎么办呢?可以自己借助网络学习,看优酷视频,看《象棋世界》---张强与郭丽萍的讲解。买相关书籍;实际对弈,及时总结。通过以上方法进步也是十分可观的。。。因此,希望成为象棋高手的棋手,如果你未能拜到名师的话,也不要灰心,记住一句格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六章 经得住考验  
  据说古人学习武艺,登高山拜师,深造学成之后便下山闯江湖经受考验了。
我在大学一、二年级期间,下棋较多,常去人民公园体育场、市体育馆以及其他场馆,参加各种象棋比赛,使我的棋艺得到锻炼与提高。结识了众棋友切磋棋艺,获益良多。由于面对许多陌生棋路的对手,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经验,学习了北派棋手的风格,棋艺又进一步提高。

第七章 锋 芒
  象棋高手通常都经历一个锋芒显露的时期,约在18至25岁之间。因为人在青年时期精力充沛,最富于创造性,敢想敢干,不被权威名人所吓倒。特级高手王嘉良、李义庭、李来群、吕钦等都是在青年时期成名、跃为全国棋坛一流高手的,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富于创造性,布局战术创新,中残棋着法潇洒,不拘一格。   
根据心理学研究,青年成才最高要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创新。  

2.情绪。对创作充满热情,情绪饱满稳定。   

3.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对从事的创造性工作充满兴趣。   

4.意志。为确定目标而努力,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5.性格。富于事业心与责任感,自觉勤奋,充满信心,谦虚谨慎。  
希望成为象棋高手而目前已崭露头角的青年棋手,可以按上述五个方面衡量-下自己,哪方面稍差的应予克服,哪方面不够的需要培养,这样你将会走上成功之路。

第八章 成 功   
  一名棋手在奔向高手目标的征途上会经历许多考验,而作最后冲刺成功时,通常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 ,技术过硬。包括开局战术、中局实力、残局功夫均应达到较高造诣。并应具有个人技术风格与特长。当前随着棋艺的发展,对棋于的技术要求就更高了。开局应掌握多种多样阵法,并对自己擅长的布局有深入的研究体会。中局要有敏锐的局面直觉与深刻的审局能力、算度能力,果断的决策与应变能力。残局善于取势,控制局面引向胜率较高的状态,等等。
2,精力充沛,耐得住持久战。   
  当前国运盛、棋运盛,社会条件对棋手成才有利。通常20岁前后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青年时期,记忆力强,专心致志,冲劲十足,是取得初步成就的最佳年龄段。精力充沛是指脑力与体力功能强,才能经得起多轮激烈大赛的拼搏要求、否则身体欠佳是难以支撑的。
3,心态好。一场大赛包括若干局棋,总会有输赢。要经得起赢,不松懈斗志;也要经得起输,不怨天尤人,避免情绪大起大落,保持一颗平常心。   
  临场时棋手心理上的弱点,会表现为急躁、疏忽、胆怯、紧张等,引起心绪不宁,影响冷静思考。所以成熟的棋手在比赛中要善于调整心理,使之达到良好状态。
4,经验丰富。当前对棋手在大赛中要求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别待强手与弱手,对待攻击型、稳健型、灵活型的对手,一局棋处于时间宽裕与时限恐慌,某轮赛前处于高积分与低积分等等,都能富于经验去应付,这样成功率就高些。  
5,好的机遇。机遇包括碰不同棋力对手时执先或后手、还有对不同强手在轮次上的先后次序,甚至还有别人的胜负影响对手分等,都会关系到一局棋的胜负与最后名次的排列。当然,机遇与技术比较而言只处于次要地位,棋赛胜负主要决定于棋力。当具备足够棋力的棋手是会成为高手的,而机遇不同会影响其成功的快慢。

第九章 问鼎   
  要相信自己,艺海无涯,业余棋手一样可以战胜职业高手。   象棋高手的努力方向,通常都是在运动技术上精益求精,向特级高手的目标挺进,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象棋事业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也应该有少数人重点从事理论、教练、裁判以至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整个象棋运动的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6-24 20:16 , Processed in 1.1093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