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学生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3|回复: 0

互联网时代的 “摇滚客” 也需要新玩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4 17: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陈贤江(新音乐产业观察创办人)

与摇滚客创始人邹扬聊天,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音乐真的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若干年前,跟做音乐媒体的朋友聊天,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想做中国的《滚石》或者想做中国的 NME。而我多年前做音乐杂志的时候,心里的参照物则是已经停刊多年的《Blender》。

但是,在邹扬这一代人的观念里,丝毫没有一点传统媒体的影子,2013年 才毕业的他坦承自己并没有任何 “参照物”,对他来说,做摇滚客就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给音乐人们搭建一个宣发平台。

下图是摇滚客创始人邹扬。

“因为觉得没有这样的一个渠道,所以就做了。” 做着做着,“摇滚客” 就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音乐新媒体平台。

可 “摇滚客” 对于邹扬来说并不是一个媒体的概念,而是一个渠道的概念,在他的渠道规划中,除了 “摇滚客”,其他的渠道也很重要,他的目标是为音乐人搭建一个强大的宣发平台,通过互联网思维来解决音乐(尤其是独立音乐)的宣发难题。

流量决定一切

根据 “36 氪” 的报道,“摇滚客” 去年10月 获得多牛资本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目前入驻 36 氪南京氪空间。

如果有人跟你聊流量,那他一定是互联网一代。

我跟邹扬就是从流量开始聊起的。因为创业前曾经在百度工作过,邹扬对于 “流量” 有着互联网人特有的敏感。

因为同样在做 “自媒体”,所以对于摇滚客的 “流量”,我也非常 “敏感”。过去半年来,摇滚客微信公号的阅读量增长非常快,前几个月我看到摇滚客的阅读量还是以千为单位,如今看每月一篇 10 万 + 已经是摇滚客的新常态。

10 万 + 对于八卦或科技公号来说可能是老常态,但对于公号圈里的 “小众” 音乐公号来说确实了不得的成就。对此邹扬也承认,早期的运营中,由于人手不足,摇滚客充当了 “搬运工” 的角色,但如今的摇滚客已经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原创内容——在文字内容已经做到一定流量之后,“摇滚客” 又开始尝试做自己的原创视频节目。

尤其是近期的一些热点事件上,“摇滚客” 做的一些原创内容质量相当不错,比如 “中国之星” 相关内容和年终盘点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们的想法是,先有流量,再考虑内容。” 邹扬坦言。这是很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对于绝大多数网站或 APP 来说,在发展初期尽快的获得足够大的 “流量” 决定了生死存亡。先求生存,再谋发展,“摇滚客” 所实践的,正是互联网时代的 “共识”。

给音乐搭一座桥

在邹扬之前,我跟另外两位新认识的朋友聊天,聊到音乐圈和 “互联网思维” 的问题。虽然音乐行业是被互联网冲击最大的行业,但在方兴未艾的科技时代,音乐反而显得有些落伍。

你看,电影的互联网营销已经玩出各种花样了,音乐的营销也还是那样。这当然跟市场发展有关,电影市场的红火,催生了种种新思维新模式,相比之下,音乐宣传那点预算,也做不出太多花样。

不过,随着近年来音乐市场的回暖,给 “摇滚客” 这样的团队带来了一些机会,邹扬说他们尝试把互联网圈里常见的玩法带到音乐圈里来,比如 “摇滚客” 组织的 “开放日”,就跟很多科技博客类似。

“我们想试试罗永浩那样的发布会形式。” 邹扬说。

从 “开放日” 这样的活动形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摇滚客” 的目标绝不仅仅只是一个 “媒体” 平台,他们正在尝试为音乐人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空间,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元化的多媒体渠道系统,以满足音乐人在宣发上的不同需求。为此,“摇滚客” 正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一套自己的宣发系统,以打通各种渠道。

“这有点像是在搭桥。” 邹扬说。在另外一篇报道中,邹扬也说过 “想在音乐产业里建一个造血工具。” 无论是 “桥” 还是 “造血工具”,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代人的 “不同”——对于邹扬和他的创业伙伴而言,终极目标并不是要表达某种情怀,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赶上了好时候

仅仅在 48 个月之前,邹扬还是百度的一名工程师。身为南京人的他后来因为偶然认识了自己日后的内容合伙人而回到南京创业。

过去两年来的创业经历,邹扬最大的心得是资本对于音乐行业的认识正在不断改变。邹扬说自己找投资找了 10 个月,最初几个月,资本对于音乐行业并不太感兴趣,他们不认为音乐是个可以短期内变现的市场。而在没有投资的时间里,“摇滚客” 依靠三个合伙人凑的钱维持着团队的经营,逐渐做出了成绩,获得了投资人的认可。

投资人认可的不仅仅是 “摇滚客”,也是日趋活跃的音乐市场。2015年 是过去近年来音乐产业资本最活跃的时期,因为摩登天空等受到资本青睐,也带动了整个音乐资本市场大盘的走高。这正是 “摇滚客” 这样的小团队所需要的,可以想见,2016年,将会有更多音乐创投诞生,中国音乐产业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 “好时候”。

只是,对于 “摇滚客” 这样的小团队,偏安一隅很难获得更好的发展,于是他们计划把整个团队搬到北京来,并准备对品牌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 “升级”——邹扬和他的团队有着更大野心,他们瞄准了更大的市场——无论如何,北京对于文化团队来说,仍然有着最好的创业土壤。这里聚集了最集中的文化资源和艺人资源,这里能找到更大的市场,能获得更多的关注。

当然,北京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不过,从邹扬信心十足的语气中,我可以听出,“摇滚客” 团队已经做好了准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苏ICP备2023024155号 ) | 公安备案号:32010402000195

GMT+8, 2024-6-27 05:05 , Processed in 1.0781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